<table id="ai9df"></table>

<p id="ai9df"></p>
  • <td id="ai9df"></td>
      <track id="ai9df"><s id="ai9df"></s></track>

        1. <track id="ai9df"></track><table id="ai9df"><noscript id="ai9df"></noscript></table>

          新聞動態

          當前位置: 主頁 > 新聞動態 >

          中頻電爐鑄造生產的五個技術要點必須記住

          作者: 來源: 瀏覽次數:

          1.感應電爐熔煉的鐵液過冷度


          電爐熔煉采用了大量的廢鋼和增碳劑的熔化方式,在提高鑄件強度和硬度的同時,鐵液中的外來結晶核心減少,在相同碳當量的條件下,電爐熔煉的鐵液在共晶凝固時的過冷度比沖天爐鐵液要大,收縮傾向也較大,在灰鑄件厚壁處易產生縮孔和縮松現象,薄壁處易產生白口和硬邊等鑄造缺陷,因此,在鐵水孕育過程中,為保證鑄件力學性能,需要提高0.1-0.2%的孕育量。


          2.電爐熔煉鐵液氣體含量特點


          電爐熔煉利用交流電感應原理,將金屬爐料熔化,整個熔煉冶金基礎就在于金屬爐料、爐襯材料、爐渣以爐內氣體的相互作用。與沖天爐熔煉相比較,由于金屬爐料與爐氣的接觸時間比較短,熔化鐵液與爐氣的接觸界面較小,熔化后的鐵液中氫、氧含量較低。


          2.1電爐鐵液氫含量


          氫元素是反石墨化元素,在鐵液中屬于有害元素,其含量越低越好。相關資料表明,電爐熔煉鐵液中的氫含量約為2PPm,因此,在熔煉過程中,只要控制原材料干燥無水分、潔凈無污染,鑄件產生由氫元素導致的皮下氣孔、針孔的可能性較小。


          2.2電爐鐵液氧含量


          氧元素一般以結合氧與溶解氧的形式存在鐵液之中,它對石墨在鐵液凝固過程中的形核有著重要作用。在熔煉的過程中,鐵液與空氣接觸,不斷吸附、溶解,直到飽和為止。相關資料表明,沖天爐熔煉鐵液的含氧量約為40-60ppm,而電爐熔煉鐵液的含氧量為20ppm,如高溫過熱時間長,鐵液的含氧量可能更低。傳統理論認為石墨形核是異質形核,靠外來質點(氧化物、氮化物、硫化物等)形核生長,孕育劑中的(Si,Ba、Ca、Zr等元素)要和氧結合生成氧化物形成核心,并且只有凝固時期析出的SiO2,它的結晶表面才能作為石墨的形核核心,有效地對石墨起到孕育作用。如果鐵液氧化嚴重,SiO2的結晶表面隨著時間延長而溶解,活性降低,可能變為熔渣而失去孕育的效果。對于灰鐵而言,鐵液中的氧含金量在20-30ppm范圍內時,有助于提高鑄件的冶金質量,如果含氧量低于10ppm,則不利于鐵液中的石墨形核,可能產生過冷石墨,增加孕育劑的加入量,效果也不明顯。目前最簡便的方法就是加入含氧、硫的孕育劑,也可以加入適量的鑄鐵鐵屑,提高鐵液中的含氧量,降低鐵液的過冷度。


          2.3電爐鐵液氮含量


          氮通常以下三種形式存在于鑄鐵中:(1)以間隙方式固溶于鑄鐵中的鐵素體或滲碳體中;(2)在鐵液中以氮化物的形式存在;(3)以單質N2的形式從鐵液中析出,形成氮氣孔。在鑄鐵生產過程中,如果原材料或工藝控制不當,可能會產生氮氣孔缺陷,造成鑄件報廢。鑄鐵中的氮元素主要來源于廢鋼中的碳素鋼、增碳劑以及樹脂砂型或砂芯等材料,一般鑄件的氮元素含量在40-70ppm,由于高牌號鑄件的生產,廢鋼和增碳劑的使用量不斷增加,在熔化過程中,氮的溶解度隨著鐵液溫度升高而增大,氮含量不斷在鐵液中積累。另外,呋喃樹脂在澆注的高溫鐵水中能夠分解成氨,氨又可以分解成氮和氫,在砂芯—鐵液界面的氮和氫溶解量急劇增加,從而使鐵液中的氮含量富集而達到過飽和狀態,在鑄件凝固的過程中,過飽和的氮從鐵液中析出,形成氣泡并沿著奧氏體枝晶間隙長大,最終形成裂隙狀的氮氣孔。相關文獻表明,在灰鐵鑄件的生產中,鑄件薄壁部位含氮量超過130ppm,厚壁部位含氮量超過80ppm時,鑄件可能產生氮氣孔。在含氮量較高的鐵液中,通常加入少量的鈦鐵和硅鋯孕育劑,利用Ti、Zr元素和氮形成氮化物,從而進行固氮,消除氮氣孔缺陷,這不但會增加生產成本,而且會提高鑄件硬度,影響其加工性能,因此,最有效的預防措施在于降低鐵液中氮含量的來源,減少奧氏體相廢鋼加入量;盡量使用低含氮量的優質高溫石墨化增碳劑;在使用呋喃樹脂制芯時,盡量采用低氮的優質樹脂;在冬季生產時,適當提高鐵液的澆鑄溫度,防止鐵液溫度降低過快而析出氣體。


          3.灰鑄鐵石墨的形態特點


          灰鑄鐵基本上是由鐵、碳和硅元素組成的合金,片狀石墨的大小、分布狀況是影響灰鐵鑄件力學性能的重要因素。由于灰鑄鐵中的石墨片有切割金屬基體、破壞其連續性、使其強度降低的作用,在生產鑄件的過程中,應避免產生長而薄的石墨片和粗大的石墨片。與沖天爐熔煉相比,感應電爐熔煉沒有充分的吸熱升溫和物質傳遞過程,而是采用大量廢鋼和增碳劑的熔化方式,并在熔化過程中伴有電磁攪拌,因此,在共晶凝固過程中可作為石墨形核的外來結晶核心較少,鐵液中的過冷度較大,白口傾向較高,在高強度薄壁灰鑄鐵件中往往會生成D型和E型過冷石墨,并在石墨末端形成三角狀。另外,電爐熔煉的鐵液中含氮量較高,氮元素在促進形成珠光體的同時,還能夠使片狀石墨長度變短,石墨末端尖角鈍化,彎曲度增加,提高鑄件的抗拉強度。


          4.提高電爐熔煉鐵液質量的改善措施


          在整個冶金過程中,電爐熔煉由于其設備加熱原理的特性,本質上就是將原材料熔化和輔助材料溶解擴散的過程,而且沒有沖天爐熔煉系統的除渣過程,對于原材料的表面潔凈度要求較高,回爐料需要進行拋丸處理,根據電爐熔煉的一些冶金特性,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善提高鐵液質量:


          (1)電爐熔煉需要遵從“滿爐快速熔化、快速出鐵”的原則。在保護電爐爐襯使用壽命的基礎上,首爐根據冷起熔工藝熔化,熱爐盡量使用大功率熔化鐵料,減少鐵液與外界氣體接觸,防止鐵液在熔化過程中被氧化。另外,在熔化過程中需要專人查看熔化情況再分批加料,避免鐵料出現“搭棚、結殼”現象。


          (2)在電爐熔煉的過程中,使用大量廢鋼和增碳劑,用于石墨形核的外來核心較少,因此,鐵液的過熱溫度和時間根據鑄鐵牌號而定,過熱溫度不能太高,過熱時間不能太長,長時間高溫放置的鐵液需要加入廢鋼、生鐵等原材料調制后使用,否則微小的外界核心被高溫鐵水溶解,在凝固過程中,鐵液的過冷度過大,容易生成D型過冷石墨,影響鑄件力學性能。


          (3)在電爐熔煉的過程中,需要加入FeS或FeS2進行增硫以保證鐵水中適當的硫含量,生成的MnS細小顆??梢宰鳛槭魏说耐饨绾诵?,有利于生成均勻的A型石墨。Mn和S含量一般應滿足下式:Mn% = 1.73 S% + 0.3%,由于MnS能夠溶于氧化渣(FeO、MnO等)中,可以降低氧化渣的熔點,形成流動的液態渣,當溫度較低時,過飽和的高熔點MnS容易從鐵液中析出,促使鑄件渣氣孔缺陷的形成,因此,在滿足鑄件力學性能的基礎上,鐵液中的Mn和S含量應取下限,不宜太高。


          (4)為進一步提高電爐熔煉的冶金質量和穩定性,通常在熔化過程中加入SiC進行預處理,它可以改善石墨結晶析出的生和條件,提高鑄鐵的共晶轉變溫度,降低鐵水的過冷度,增加共晶團數,有利于生成細小均勻的A型石墨,改善鑄件的加工性能。SiC的熔點較高,只能以溶解和擴散的形式進入鐵液中,一般是隨爐料分批加入,加入量約為金屬爐料總量1%,由于各鑄造企業自身的爐況條件和作業方式不同,可以通過試驗取得適合企業具體條件下的最佳用量。


          (5)在生產高牌號的灰鑄鐵鑄件時,目前國內普遍的做法就是降低鐵液碳當量,對鐵液進行合金化處理,保證鑄件力學性能符合要求。鑄件牌號越高,鐵液的碳當量越低,合金化元素越多,鐵液的流動性降低,收縮傾向會更加明顯,因此,需要適當提高Si/C的比值,一般將Si/C的比值控制在0.6-0.8范圍內,這樣可以增強促進石墨化的能力,增加奧氏體枝晶的數量,減少鑄件薄壁的白口傾向,改善鑄件的力學性能和加工性能。


          關閉懸浮

          客服中心

          咨詢熱線
          001
          在線留言
          高清av在线

          <table id="ai9df"></table>

          <p id="ai9df"></p>
        2. <td id="ai9df"></td>
            <track id="ai9df"><s id="ai9df"></s></track>

              1. <track id="ai9df"></track><table id="ai9df"><noscript id="ai9df"></noscript></table>